当前位置:首页 > 他山来石

弘扬科学精神,普及科学知识——首届农业科普论坛在京召开

发布时间: 2017-11-13字号:[ ]

11月10日,以“弘扬科学精神,普及科学知识”为主题的首届农业科普论坛在京召开,论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办,论坛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,围绕乡村振兴战略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重大任务,针对城乡居民迫切关心的问题,邀请农业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农业领域专家学者进行重点解读,答疑解惑、权威发声,以推动农业科普工作,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
论坛专家一致表示,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要“弘扬科学精神,普及科学知识”。科技创新、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,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。农业科普创作事业是党和国家“三农”宣传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肩负着传播农业科技、繁荣农村文化、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使命和责任。作为农业科普创作者,要明确农业科普创作任务,把农业科普创作置于新时代中来考量、来谋划,围绕乡村振兴战略、推进绿色发展、脱贫攻坚等重点问题,主动设置议题,拓展创作方向和内容;要把握读者需求,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,策划针对性时效性强的、独一无二原创的农业科普作品和大众化有效传播的形式;要加强队伍建设,打造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、素质高并热心从事科普事业的工作队伍;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,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原创作品,引导公众逐步形成科学、健康、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

论坛上,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汪学军首先针对社会关注的“转基因问题”进行了主旨发言,他指出:“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在科学上是有明确结论的,即通过科学严谨严格的安全评价,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是安全的。”他表示,转基因是现代农业的战略性高新技术,在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,参照国际通行指南,借鉴美国、欧盟管理经验,立足国情,建立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。同时,依据《种子法》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各级农业部门严格管理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、试验、生产、加工、经营、进口和标识。他认为,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有一个过程,存在疑虑和担心是正常的。但要理性看待这项技术,避免把转基因“妖魔化”、政治化,散布谣言,误导公众。

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。有针对性地做好科普工作非常关键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在论坛上介绍到,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分为三类,生产经营型、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。针对他们开展科普工作,要把握好三个方面,首先要具备现代产业思路,把握好技术和经营的关系,帮助新型经营主体更好地适应市场;第二要重视适度规模的特点,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模式、经营方式和社会化服务等内容的普及工作;第三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,将生态农业、绿色发展贯穿到科普全体系中,帮助新型经营主体适应农业发展形势新阶段的新要求。

作为论坛的主办方,农业科普专业创作委员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,始终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普作品出版,旨在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,普及农业科学知识,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。论坛举办前,委员会刚完成了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,选举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、社长孙林为委员会主任委员,选举产生第七届副主任委员、委员共90余人。委员会将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,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,讲好“三农”故事,努力开创农业科普创作工作新局面。

此次论坛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承办,中国林业出版社、气象出版社、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、中国农业博物馆协办。共有来自农业部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相关部门领导,教育、科研、出版等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涉农企业代表等400余人出席活动。